首页 本会概况 本会动态 信用要闻 政策法规 信用研究 信用培训 研究成果 信用刊物
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
信用要闻
 
您现在的位置:上海市信用研究会 > 信用要闻 > 信用要闻
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加快信用立法,摆脱信息"孤岛"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文汇报 选稿:龚萌欣
  东方网1月30日消息:现代社会“信用”已成重要“通行证”,但“发证”机构各自为政,阻碍征信业快速发展。今年上海“两会”,不少代表委员呼吁,上海征信产业要加快摆脱信息“孤岛”状况,整合打造统一标准、统一口径的征信云平台的同时,加快信用立法,形成完整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。
  数据出口众多统计口径不一
  市政协委员、上海东方典当董事长王福明认为,当前个人、融资企业、放贷金融机构都存在旺盛的征信需求,但由于各个部门、征信企业、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森严,征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金融服务需求。
  征信数据各自为政,形成了信息“孤岛”。王福明说,央行征信系统、政府各个部门、征信机构和融资金融服务机构,都掌握着大量的信用数据。如央行征信系统内收录了8.6亿个个人、近2000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金融信用数据,但深究其数据构成,司法记录、公共服务事业缴费情况以及其他行为记录几乎为零,金融机构必须自行去相关政府部门或者通过民间征信机构查询,浪费人力物力。
  征信数据出口众多,统计口径也不一。王福明说,除了央行征信系统、政务信息系统有统一的统计标准,大量征信机构尤其是民营征信机构各自有一套信用征集体系,采集、认定的标准亦不统一,对信息使用者造成困扰。
  市级平台查询不便效率低
  去年4月30日,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始向符合条件的信用服务机构提供服务。截至去年8月31日,已有76家单位确认向平台提供数据,平台已汇集法人信息1000多万条、自然人信息3亿多条。
  然而,目前该平台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。市政协委员、香港汇丰银行(中国)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黄碧娟认为,首先,服务对象范围有待扩大,服务效率亟待提高。目前该平台的信息查询主体仍为政府部门,企、事业法人和自然人只能采取先预约、后办理的离线加密方式进行数据查询,便利性大打折扣;其次,信息覆盖范围仍需进一步拓宽。虽然该平台已下大力气整合数十个部门、机构相关信息,然而对比国际成熟征信市场和地区的标准,目前纳入平台的信息仍不够全面,尚有很多重要领域未被平台覆盖。此外,全市各信用平台未完全对接,对外亦未形成互通。
  完善标准整合各方平台
  针对当前征信工作中出现的空白和灰色地带,代表委员建议进一步优化、升级和整合各类平台,突破信息“孤岛”,提升平台应用价值,降低金融机构的征信成本。市人大代表郑维琴认为,法制缺失和滞后制约了信用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,上海应加快信用立法,加快研究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,推进制度化、系统化、规范化建设,对信用体系建设中涉及的一些重大专题和标准问题进行研究,不断加大信用公开和奖惩力度,形成完整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。
  王福明说,征信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,主管部门、征信从业机构要调研各类信息用者的需求,完善征信数据的采集、分析、输出标准。
  黄碧娟建议,市信用平台首先应加快对各相关行业、企业的信息接入试点,向更多信息需求方开放。其次扩大信用平台的信息覆盖面,个人不诚信行为信息也应尽快纳入市信用服务平台。她还认为,在平台的下一步开发中,可考虑通过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,打造多元服务的智能平台。
 

上海市信用研究会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2014-2015 邮编:201615
上海市信用研究会邮箱:shcras@163.com